前沿拓展:種植牙縫隙過大
走進延安醫(yī)院口腔科門診專家診室,楊向紅正帶著幾位醫(yī)生對種植患者進行術前口腔CBCT討論,研究牙齒種植調節(jié)方案,“牙間隙過大,左右上頜竇不對稱,右側上頜竇有炎癥,下頜神經管,種牙時候要注意?!苯淮曛攸c,還沒來得及吃早點,又接起學生的來電回答論文方面的問題。楊向紅是延安醫(yī)院口腔科主任,主任醫(yī)師,二級教授,昆明醫(yī)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,她每一天的工作都圍著“牙齒”轉。
從醫(yī)36年,致力于口腔修復、口腔種植的研究,診治患者數十萬人,楊向紅在口腔科臨床調節(jié)方面稱得上譽滿杏林,面對口腔方面的疑難雜癥,她總能“摸得準”“搞得定”。

楊向紅:杏林春滿 守護口腔健康。供圖

楊向紅:杏林春滿 守護口腔健康。供圖

楊向紅:杏林春滿 守護口腔健康。供圖
口腔臨床的疑難雜癥,首先是難在癥狀各異,須對癥下藥。從種牙來說,上前牙種植難度是美學風險的問題;上頜后牙種植時不能弄破上頜竇;下牙的種植難度是不能碰到神經管;除了要美觀,更重要的還有功能,還得符合生理要求。從美觀來說,前牙如同“門面”,其種植要做到和其他牙齒顏色一致、形狀對稱,既要好看,還得管用。
其次是難在患者情況不一,要辨證施治。給老年人修復調節(jié)時,多數老年患者都有牙齒松動嚴重、脫落較多、固位不好等問題,楊向紅要根據老人的既往病史、身體狀況作出診斷,種植修復是的,但若有種牙區(qū)骨量、全身情況及經濟情況不允許等因素限制,就不宜種牙。有的患者適宜活動義齒修復,有的患者適宜精密附著體義齒,她作出的診斷足夠細致,方案足夠,調節(jié)才能達到佳果。一般老年患者只希望恢復牙齒功能,對美觀沒有太多要求,即便如此,她也不放松要求,不降低標準,把假牙做得跟真牙一樣,經她之手的每件口腔修復體都是精益求精的匠心之作。
醫(yī)學之路學無止境,既要從實踐中學,又要向書本學,尤其是口腔醫(yī)學不能脫離臨床,也不能脫離學術前沿。楊向紅對待研究孜孜以求,不斷研發(fā)創(chuàng)新,承擔及參與多項、省、市級科研項目,獲省市科學進步成果獎7項,軟件著作權1項、實用新型專利6項、主編專著一部,發(fā)表論文50余篇,其中SCI論文收錄4篇。延安醫(yī)院口腔科是云南省臨床重點專科,作為云南省口腔醫(yī)學領域的領軍人才,楊向紅帶領團隊率先在延安醫(yī)院口腔科成立了云南省門診椅旁數字化工作室,實現(xiàn)數字化引導下的種植牙技術、椅旁CAD/CAM、數字化美學設計,3D修復體無縫對接美學修復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推廣運用。運用數字化技術,實現(xiàn)種植導板引導下的種植修復;全瓷嵌體、冠、貼面修復。患者從看診到戴上假牙的時間從7天縮短到兩小時,調節(jié)度提高,調節(jié)周期縮短,調節(jié)實現(xiàn)了微創(chuàng),患者獲得了更好的診療感受。
正因為在醫(yī)術上精益求精,在學術上孜孜以求,楊向紅收獲了“云嶺名醫(yī)”、“云嶺工匠”等榮譽和學術成就。如今,她依然筆耕不輟,步履不停,帶領著團隊創(chuàng)新探索。她說:“作為口腔科醫(yī)生,當看到患者露出燦爛的微笑,露出整齊漂亮的牙齒,就特別有成就感?!?/p>
勞動者說:“假牙和真牙匹配,看不出‘真’‘假’,甚至能以‘假’亂‘真’,這是口腔美學修復應該堅持的標準?!?/p>
云南網記者 朱婧
拓展知識:種植牙縫隙過大
還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點擊 【在線咨詢】
